开云·Kaiyun (中国大陆) - 官方网站

开云 (中国大陆) - 官方网站以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Kaiyun诚信永远不变
开云 (中国大陆) - 官方网站

咨询热线

17322207303

Kaiyun NEWS

开云资讯

热线电话:

17322207303
联系人:兰先生
传真:17322207303
手机:17322207303
邮箱:admin@9kam.com
地址:浙江省衡州市钱塘区元成时代中心2幢23-1室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开云资讯 > Kaiyun动态

老电影《突破乌江》海报:舍生忘死破天险

发布时间:2024-10-24 丨 浏览次数:

 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《突破乌江》于1961年公映。该片讲述了长征时期,红军官兵过乌江时,面临敌人的重重封锁以及险恶的自然环境,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,用竹筏强渡乌江,为长征开辟前进道路的故事。

  海报选用水墨画作为艺术表现形式,突显浑厚深邃的水墨表现力。流畅的笔法为海报带来自然生动的艺术张力。绘制者以遒劲的笔触勾勒出红军指挥员陈连长、红军战士罗小光、当地青年黄大发的形象,3人神情刚毅,分别呈现指挥作战、手握旗帜、奋力划竹筏之态,画面布局错落有致,是红军官兵在当地群众帮助下英勇突破乌江的生动缩影。片中,敌人在黄家村烧杀抢掠,红军抵达后,帮老百姓救火、治伤、修补房屋。黄大发及其父亲被红军的善举感动,在红军强渡乌江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。黄大爷为部队当向导,黄大发协助红军制造了能抵御较大风浪的双层竹筏,为第二次强渡乌江创造了有利条件。战斗胜利后,在黄大爷的鼓励下,黄大发参加了红军。这种鱼水深情熠熠生辉,成为海报一抹温暖的亮色。

  海报远景以独特的水墨画意象,写意化展现了红军官兵强渡乌江的壮举。乌江在敌人的炮火中,翻滚咆哮,水柱四起。红军官兵毫无畏惧地奋力划动竹筏,动作充满了力量感。近处,一名战士架枪匍匐在竹筏上,伺机射击。绘制者以寥寥数笔勾勒出红军官兵的身姿与神情,他们坚强无惧、勇往直前的精神风采,自然而生动地流露出来。这种由大到小、由近及远的展现方式,让观众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,切身感受到红军官兵突破乌江的艰险与勇猛。海报的水墨意象浓缩了片中的战场时空,艺术再现了突破乌江这一波澜壮阔的长征史实。海报采用对角线个部分,一是人物,二是江水,三是远山及天空。左侧的陈连长、罗小光、黄大发,与右上方的悬崖峭壁遥相呼应。这既是画面构图上的呼应,也蕴含着精神上的隐喻。悬崖峭壁象征着突破乌江所面临的艰难险阻,也从侧面凸显了红军官兵不畏强敌的革命气概。kaiyun中国官方平台

  海报在色彩表现上加入了大量冷暖对比色作调和,罗小光手中紧握的红色旗帜被着重渲染。这红色浓烈而凝重、朴素而浑厚。海报中的红旗与片中的两个情节紧密呼应。一次是红军部队赶来增援,张团长让方营长轰击敌人碉堡之际,碉堡射击孔处伸出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,张团长兴奋不已,由此确认陈连长带领战士们取得了战斗胜利。另一次是红军辞别乡亲时,在红旗的指引下,长长的队伍向遵义进军。这两个情节中红旗成为醒目元素,是胜利与希望的写照。片名置于海报右下角,这使得海报视觉重心愈加有序协调。画面与片名文字点线面穿插,强化了海报的整体感和层次感。片名选用简洁的手写体,笔画锋利刚劲,与画面相互映衬,展现出红军官兵突破乌江的豪迈气势。

  电影《突破乌江》是我们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的生动载体,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。

Copyright © 2021-2024 开云·Kaiyun (中国大陆) -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
电 话:17322207303  手 机:17322207303  传 真:17322207303  E-mail:admin@9kam.com
地 址:浙江省衡州市钱塘区元成时代中心2幢23-1室
浙ICP备16043875号

扫一扫关注开云微信公众帐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