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线电话:
17322207303KAIYUN广告 鱼丸
那哥鱼?好特别的名字,之前从未听过。梁师傅KAIYUN告诉我们,这鱼学名“多齿蛇鲻”,是这一带特有的。
采买完鱼后,梁师傅催我们急急回去。路上他说,鱼丸要好吃,除了选鱼好,还有个秘诀就是“快”。
然后做鱼丸过程也要快。因为动作一缓慢,鱼肉就会氧化,损失鲜度。唯有争分夺秒,才能至大限度保持鲜甜细嫩的口感。
取肉、剔骨、拍打、制丸、定型,数十名师傅通力合作,整套过程行云流KAIYUN水。从活鱼到鱼丸,至短不过6小时。
一口咬下去,鲜甜味连同汤汁在嘴里迸发而出,像吃到刚出海的鱼肉一样,鲜味“汹涌”。
吃鱼丸时,我心里有一个疑问,忍不住问梁师傅:“既然那哥鱼做鱼丸这么鲜美,为什么市面上很少有人做呢?”
爱吃鱼的人都知道,越是鲜美的鱼往往刺越多。像这种鲜味浓郁的那哥鱼就天生多刺,很少人敢吃。
所以晶华鱼丸店的创始人晶合师傅,钻研了一套剔刺取肉的手法,把多刺的鱼做成鱼丸,鲜美无刺,一经推出就深受欢迎。
从1862年始创至今,这手艺 代代相传,传到梁少忠师傅这第5代人,走过150多年历史。
再好的食材,旁人不懂处理也是徒然。唯有遇上百年老店师傅的精湛手艺,才能成就这一美味。
唰唰几下去掉头和内脏后,梁师傅用锋利的刀刃,以75°角的倾斜度,顺着鱼肉的方向,手腕快速移动,精准落刀,将鱼肉刮取成软嫩的肉泥,一丁点刺都不留。
这过程要求又快又准,手艺粗糙就会带入鱼刺。梁师傅笑称,自己学了8年手艺,有时还未必得到老爸的认可。
如果说剔刺取肉是“难”,那接下来的摔打鱼泥步骤就是“累”。要手工摔打鱼泥1000次,直至鱼浆上劲。
摔打不够,鱼的胶质不吐,鱼丸松散没有弹性;而摔打过度,鱼浆变老,鱼丸没有脆、嫩的质感。当中的把控,靠老师傅积累的手感和肌肉记忆,也直接决定鱼丸制作的成败。
但熟练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艰辛:“很吃力的,又苦又累,刚开始的时候打不了几下,手特别酸痛。现在做多了,右手比左手要粗大很多”。
鱼丸的肉质呈现紧致的脆度,咬一口,仿佛在跟牙齿较劲。口感Q弹爽脆,尝到淡淡的海水咸鲜,光是原味就已经足够好吃了!
发货前48小时内新鲜制作,全程顺丰冷链运输,让你吃到的和实体店的一样新鲜。